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丨第三期 阳光校园,反对欺凌

时间:2024-10-15来源:

曾有媒体做过调查,当前,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中小学校园,校园欺凌、人际冷漠以及校园人际的过早社会化是最需要被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受欺凌者会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学校、家庭、社会各界需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让校园真正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沃土。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被欺凌的学生遭受身心痛苦的事件。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财物欺凌、性欺凌等。

二、欺凌高发时段及区域有哪些?

高发时段:上下学途中、午休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及课间休息时间。高发区域:教室、学生宿舍、楼道、操场、学校厕所、校门口及周边地区。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

(一)校园欺凌对施暴者的影响

1.形成不良人格。多表现出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的倾向,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形成骄横跋扈、恃强凌弱等不良人格,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2.性格多情绪化。经常对他人施暴的青少年自尊较低,

情绪不稳定,易出现焦虑和抑郁。3.排斥导致消极。不良的同伴关系和低下的社交地位会对施暴者的人格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学生的排斥与拒绝又会使施暴者间结成不良团伙,增加其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

4.焦虑导致厌学。多数施暴者在学校存在违纪行为,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致使师生关系疏远和紧张,导致厌学、逃学。

5.崇拜效仿暴力。欺凌行为如不及时处置,施暴者有恃无恐,易成为其他心智不成熟学生群体崇拜对象,争相效仿。

(二)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

1.身体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是施暴者通过身体暴力的方式造成的,如踢、打受欺凌者。轻者鼻青脸肿,被咬伤、挖伤、抓伤,重者眼睛受伤、骨折、脑震荡或造成终身残疾等。

2.自我评价降低。受害者往往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在社会关系中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3.情绪波动较大。受害者自尊心较弱,表现出浓重的自卑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易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挫折感,有强烈的抑郁、孤独、焦虑症状。

4.恐惧施暴场所。他们常常对曾经施暴的学校某些场所产生恐惧感,表现出上课注意力分散、厌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5.人际关系变差。受害者心理伤害易导致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行为退缩,缺乏自信,进而导致其社交技能差、受孤立排斥及情绪消极。

6.产生报复心理。有的受害者在受到暴力伤害后,除采取极端的措施对施暴者做出反击外,转而欺凌更弱小者的行为,以寻求心理平衡。

四、防范校园欺凌的做法

(一)学生做法

1.如果遇到别人推挤、殴打你的时候,你要大声制止这种行为。

2.如果遇到拿你开玩笑、恶作剧,你要明确告知我不喜欢这种玩笑。

3.如果遇到损坏你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时,你要及时制止。

4.如果遇到恐吓、威胁、逼迫你做不愿做的事,你要眼神坚定,大声反抗。

5.如果遇到网上传播谣言,你要进行截图、录屏,留下证据。

6.如果遇到多人欺负你的时候,尽量与他们不要发生肢体冲突,不要在言语上激怒他们,观察周围是否有可以帮助的人并发出求救信号,可用微信、电话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身边人及警察求助,还可找准时机快速离开施暴现场。

7.要尽可能地保留被欺凌的证据,如录音录像、目击证人、医院病历等,以便追究欺凌者的法律责任。

(二)受害学生家长做法

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分析事件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要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辅导员协调处理。事态严重的可以选择报警,用法律武器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三)施暴学生家长做法

当孩子实施了欺凌行为后,家长要首先了解问题的原因,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讲清实施欺凌的严重后果,如果再犯这种错误,轻则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重则面临罚款、拘留甚至涉嫌刑事犯罪。带着孩子向受害者及其父母道歉,负起必要的赔偿责任,积极化解双方矛盾问题。事后,还要让施暴者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及时解决施暴者因为焦虑、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困惑。

(四)学校的做法

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关注校园欺凌高发时段和区域,多注意、多监督,早发现、早控制。对欺凌行为较轻者要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安抚被欺凌者情绪。如欺凌行为不能有效控制,要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并通知学生双方家长到校处理,问题严重者还需报警处理。学校处置欺凌工作要坚持快速、公正原则,以防久拖未决造成学生身心伤害加重,酿成严重社会舆情等后果。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武汉传媒学院  鄂ICP备14006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