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丨第四期 防诈防骗,牢记心间

时间:2024-10-16来源:

近几年,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弱点,利用网络等途径诈骗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和影响,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什么是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行为。诈骗种类一般有合同诈骗、票据诈骗、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信用证诈骗、金融凭证诈骗、集资诈骗、有价证券诈骗、保险诈骗等。目前,我们接触较多的是电信网络诈骗,国家反诈中心提醒的十大高发诈骗类型包括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退款、假冒熟人、冒充“公检法”“荐股”、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货”、买卖游戏币。诈骗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2.以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3.以能人的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4.以遇到某种困难急需别人帮助进行诈骗。

5.以小恩小惠取信,进行诈骗为实。

二、如何预防诈骗?

(一)预防诈骗

大家要增强防范意识,消除虚荣、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贪占小便宜、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想入非非、贪求美色、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不良心理意识。特别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到:

1.牢记“八个凡是”,增强安全意识:

(1)凡是自称公检法、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2)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

(3)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4)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保证金、个人

所得税的,都是诈骗。

(5)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7)凡是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8)凡是陌生号码(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2.做到“六个一律”,拒绝上当受骗:

(1)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

(2)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缴税,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

(4)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除。

(二)预防学生参与电诈犯罪

1.帮信罪定义: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第二款,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帮信罪的表现形式

(1)明知他人违法进行赌博游戏,仍为其提供玩家充值通道和支付结算业务,并按比例收取手续费行为。

(2)行为人明知他人开办的银行卡可能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仍帮助其开办银行卡。

(3)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的帮助。

(4)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

互联网按人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如常见的帮助微信解封等行为。

(5)行为人通过租用服务器,安装偷盗软件在特定的电脑上,将其伪造成网吧的电脑,获取网络游戏中的特权服务,其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另一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3.学生预防帮信犯罪主要措施

(1)树立法规意识:了解帮信罪的定义和特点,提高自己对此类犯罪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帮信罪的主要手段和常见表现形式,及时识破和拆穿不法分子可能采取的欺骗手段。

(2)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或要求,特别是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切勿随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信息或其他敏感信息。

(3)网上兼职要警惕:不要轻信所谓的“高薪兼职”,很有可能会让你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手机卡是违法行为,切莫为了蝇头小利而触碰法律底线。

三、遇到诈骗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遇到诈骗,应保持冷静,马上报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供所有能提供的线索,保存好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物品、资料、联系方式等,积极配合并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大家要做到:

1.不轻信。绝对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2.拒诱惑。强化自我心理防线,不因贪图小利而受不

法分子诱惑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使用常识,保证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网银业务的,要格外谨慎。

4.速报案。向接警人员提供骗子的银行账户、联系电话等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开展侦查破案工作。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武汉传媒学院  鄂ICP备14006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