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丨第二十七期 莫让青春溺水,共筑安全防线

时间:2025-03-20来源:

一、溺水猛于虎,生命重如山

1.惊心溺亡数据,生命不堪一击。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夏季溺水事故频发,大学生群体的溺亡人数也不容小觑。全国因溺水意外失去生命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溺水,已然成为学生意外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

2.溺水危害深,影响多层面。

溺水不仅仅是瞬间夺走宝贵的生命,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一名学生的溺亡不仅让整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而且溺亡事故无疑是对社会人才储备的巨大损失。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溺水的严重危害,从自身做起,守护生命安全。

二、危险隐匿处,警惕高发区

1.野外复杂水域。

野外的江河湖泊,水底情况极为复杂。可能存在暗流涌动,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暗藏汹涌,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其中。比如山间的溪流,由于地势落差,可能会形成湍急的暗流,即使是游泳高手也难以招架。而且,水底还可能布满水草,一旦被缠绕,很难挣脱,最终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2.湿滑岸边隐患。

野外水域的岸边通常比较湿滑,长满青苔或者因长期被水浸泡变得松软,学生在靠近水边时,很容易因为脚底打滑而失足落水。再加上野外水域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极大。

3.无人看管泳池。

无人看管的泳池没有专业救生员时刻监护,当学生独自前往游泳时,如果发生抽筋、体力不支等突发状况,很难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救助。没有救生员的泳池就如同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黑洞”,随时可能吞噬生命。

4.设施与水质隐患。

这类泳池的设施维护情况往往不确定,可能存在泳池边缘破损、扶梯松动等安全隐患。同时,水质也可能不达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在游泳过程中引发身体不适,增加溺水风险。

5.海边浴场。

海边浴场虽然热闹,但海浪和退潮等因素完全不可控。海浪的冲击力很强,可能会将人卷入深海。而退潮时,海水会迅速向海中退去,形成强大的拉力,让人难以抵抗,即使水性较好的人也可能被暗流裹挟,陷入危险。

三、防溺有妙招,筑牢安全网

1.不私自下水游泳。在前往水域附近活动时,一定要结伴而行,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并提前了解水情,包括水深、水流速度、水底状况等。

2.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如复杂的水底环境、暗流、漩涡等。

3.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看到有人溺水,此时应立即呼救,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4.游泳前充分热身运动,避免下水后因身体突然受凉或肌肉紧张而导致抽筋。

5.进入游泳场所前,要仔细了解该场所的安全状况,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下水游泳。

6.携带必要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浮板等。这些救生设备可以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提供浮力,保障生命安全。

四、溺水陷绝境,自救寻生机

1.克服恐慌心理。

一旦溺水,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慌。恐慌只会让自己更加慌乱,加速体力消耗,导致更快下沉。要告诉自己保持冷静,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

2.身体放松漂浮。

迅速调整心态,放松全身肌肉,让身体尽可能自然地漂浮在水面。头部稍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用嘴进行吸气,用鼻子缓缓呼气,确保呼吸顺畅,避免呛水,为等待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3.寻找漂浮物品。

环顾四周,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漂浮物,比如木板、树枝、泡沫块等。这些漂浮物就如同“救命稻草”,一旦发现,要迅速伸手抓住,将其作为支撑,借助它们的浮力维持身体漂浮。可以将漂浮物放在身体下方,或者抱紧漂浮物,调整好姿势,保持身体稳定,等待救援。

4.冷静应对抽筋。

若在溺水过程中不幸出现小腿抽筋情况,不要惊慌失措。立即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腿部方向拉,同时用另一侧手向下压膝盖,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抽筋症状。待抽筋缓解后,再缓慢调整姿势,继续保持漂浮等待救援。

五、敲响防溺钟,时刻保安全

1.勿存侥幸,危险就在身边。

也许你觉得自己游泳技术高超,也许你只是在浅水区稍作停留,但溺水往往就在一瞬间发生。一次疏忽、一丝大意,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2.安全意识,铸就生命护盾。

要将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深深扎根在心底,让它成为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从日常点滴做起,将游泳前的准备工作视为必要流程,把溺水自救方法牢记于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武汉传媒学院  鄂ICP备14006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