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丨第二十九期 循规上网,清朗相伴

时间:2025-04-29来源:

在传媒学院,同学们满是对信息世界的好奇,互联网成了大家探索知识、施展才华的重要窗口。但网络犹如暗藏风险的未知领域,宛如看不见的“雷区”。对于未来充满无限潜力的传媒学子而言,遵守网络法规、文明上网,是保障自身在网络世界安全前行的关键。

一、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总览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其有序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明确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保障信息服务健康发展。《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网络环境中的违法活动进行约束,维护网络治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也涉及网络侵权等问题,保护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二、各法律法规核心要点与案例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网络运营者有责任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不得泄露、篡改、毁损用户信息。例如,某电商平台因技术漏洞致使大量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泄露。依据该法,平台不仅要及时通知用户并采取补救措施,还需接受监管部门的处罚,对用户进行相应赔偿,同时对自身网络安全系统进行全面整改。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宣扬淫秽色情、散布谣言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某自媒体账号为获取流量,编造并发布虚假的社会热点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相关部门依据该办法对账号运营者进行了警告、罚款,并责令其关闭账号,要求其对已发布的虚假信息进行澄清和道歉。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

在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以及传播淫秽、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如小李在网络论坛上用粗俗语言辱骂同学,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依据该法对小李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同时要求小李向被辱骂同学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比如,小王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未经授权的他人摄影作品,并声称是自己拍摄的,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原作者发现后,要求社交平台采取措施。平台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小王则需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五)《武汉传媒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第二十条 违反国家、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协议,扰乱网务管理秩序,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

1、利用网络对他人造成人身权益损害、用侮辱性语言对他人进行漫骂或进行人身攻击的,违反学校网络管理规定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2、通过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发布不良信息(邪教、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及其他非法音像、影视、文字作品或其他有害信息),传播国家秘密、其他单位、集体或他人隐私的,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者,扰乱网络管理秩序,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利用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各种黑客软件和公共互联网攻击程序等不良手段,对他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造成影响和破坏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造成网络及管理系统等毁坏、崩溃者,除赔偿损失外,视其情节,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4、盗用互联网账号上网、使用非法手段通过互联网窃取有效(价)支付凭证或者盗窃、贪污、挪用电子货币者,或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者,或通过电子商务实施诈骗者,按有关偷窃或者诈骗的规定处分;

5、有其他违反国家、学校网络管理规定、协议情形者或者有悖公序良俗行为的,视其情节,酌情给予处分。

三、如何做到文明上网

(一)提升网络素养

积极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参与线上网络素养课程、网络文明主题征文等活动,增强对网络环境的认知,提升自身网络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规范网络行为

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前要深思熟虑,确保信息真实、合法、有益。不随意发表不当言论,不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不参与网络暴力。在使用各类网络服务时,遵守平台规则,尊重其他用户的权利和感受,营造和谐的网络交流氛围。

(三)维护网络安全

若发现网络上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传播有害信息、网络诈骗等,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可以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机构进行举报,也可拨打相关报警电话,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定期更新个人设备的安全防护软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自身成为网络违法活动的受害者。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传媒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6246号